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3:2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的守旧分子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并不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条铁路是由英国修建的,不是由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修建的,所以排除B项。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以C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八字”方针的实施
C.“文革”局面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到B段时间是在1950~1957年之间。城镇人口发展趋势是上升,正是由于1953年开展“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化的目标,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长。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B项是在1961年后;C项是在1966年后;D项是在1978年后,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城市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右图分析评价中肯的是

①党的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②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③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
④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其描绘的是1958年“大跃进”。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衡;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该题按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仅从正面或反面加以说明,论据不少于三点,最高可得8分。
第二层次,能从正反两面加以说明,两方面论据都不少于两点,最高可得12分。
关系:全球化弱化了国家认同。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活动;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构弱化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的无国界传播,也对国家认同提出了挑战。
关系:全球化强化了国家认同。说明: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争端、文化产权、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经济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尖锐化,强化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意识(民族意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的变革带动经济的发战,经济是社会发展的跟本动力。因此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A项正确.其它选项也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不是跟本原因。
点评: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