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3:15: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的创立者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6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参考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6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4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研究孔子的视角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载属于(?)
A.原始史料
B.二手史料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历史研究相关知识可知,史料解释指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历史评价是指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载都不属于;原始史料也不对,因为司马迁与孔子所处时间不同。故
此题应选B项。
点评:史料按价值分类
分类
含义
学术价值
第一手
史料
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
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记录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
第二手
史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
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000多年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成立
(1)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
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3分)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3分)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2分)
(2)孔子倡导 “仁”的观念、“中庸”之道、 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而在近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3分)
(3)柏拉图(1分)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3分)
(4)相同点:思想方面:两人均强调“中庸”反对极端;或文化方面:都兴办私学,?重 视教育。(答对一个方面且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