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3:11: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
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属道家老子的主张;C不对,“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与题干”教师节”无干;D不对,“民贵君轻”属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因此只有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2. 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其中孟子有“亚圣”之称。
(2)思想主张:
①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
②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有能力改造自然的思想产生;在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
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1)创始人:春秋晚期的 老子 。
①唯心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政治思想: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苛政和暴政。但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其保守、消极的一面。
(2)继承和发展者:战国时期的 庄子 。
思想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相对 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 法家:
(1)集大成者:战国末期的 韩非子 。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君主专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法治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改革观: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墨家
(1)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
①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②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③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④主张 “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3)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毛泽东题词中的“百花齐放”是在哪一领域实行的

A.社会科学
B.文艺和学术
C.自然科学
D.尖端科技领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故选B。
点评:“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贾思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改变“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局面,康熙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内阁
B.设立南书房
C.设立军机处
D.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要改变“诸王大臣签议既定”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太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康熙采取的是设立南书房,B正确,C是雍正时期D错误A是明成祖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3分)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分)


参考答案:(1)希腊罗马文化。(1分)不是,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1分)(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分)(3)理性。(1分)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任意两点即得2分)(4)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复苏;宗教改革,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成熟。(4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实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注意题干信息“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的主要主张。
(4)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古希腊奠定了基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中世纪是人类文明的黑暗时代、基督教在欧洲的精神专制,使人文主义几近湮灭;文艺复兴其实不是西方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萌发与勃兴,人文主义重新焕发青春,并融入时代气息;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本主义在发展不够充分的时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只能利用复兴文化或改革宗教的方式进行,以人权反对神权的斗争;启蒙运动是西方近代思想狂飙突进的典范,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运动的大旗,掀起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第四个阶段,以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思想家在冲破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基督教的迷雾,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前进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点评:复习本单元首先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其次要掌握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特点,特别是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再次,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思想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