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3:05:56
1、选择题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②清政府巨额赔款?③开埠通商?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中都有赔款的内容,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故选D。《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通商条款;《南京条约》中没有设厂条款;《马关条约》条约中没有设立使馆区的条款。因此ABC均错误。
考点: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
点评: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不断加剧,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断的加深。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的线索,主要有抗争史和侵华史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诗词也能反映历史。1949年毛泽东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主要是描绘哪一重要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以判断出诗句描绘的是1949年4月21日开始的渡江战役。ABC项是三大战役都是49年,但不符题干其它的条件,排除;D项正确。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做为“瓜分狂潮”开端事件“三国干涉还辽”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
B.俄英法
C.俄日法
D.俄德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故选D。
考点:三国干涉还辽
点评:三国干涉还辽这一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交换条件。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说明日本的实力尚无法与欧洲列强相对抗,在其实施侵略计划的过程中,还要受西方列强的牵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对如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本反而打着“造福”“大东亚圣战”的旗号,利用教科书美化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中日双方对甲午中日战争基本史实迥然不同的记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本题而言,双方记录的时间和事件非常清楚,并没有模糊不清,排除A。C和D两项都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即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实际上,出题者意在说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答案为B。
考点: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选项密切联系,如C和D,它们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关系,不存在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