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3:05: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曾参加“—大”的代表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书,用英文写了博士论文,“一大”的党纲作为附件置于论文之后。针对这份英文“党纲”,你认为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价值的判断,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分析陈公博参加中共“—大”的事实,他是亲自参与的,他说的话或写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虽然英文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也具有其真实性一面,不可以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是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所以排除②错误的说法,①③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日趋扩大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之一。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西欧并逐渐扩展到亚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的过程,也是国际经济关系演变的过程。二战后,世界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表现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它的动力和主要途径是什么?(6分)
(2)根据下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10分)

?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


参考答案:(1)主要动力是: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途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每点2分,共4分)
(2)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动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积极方面: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每点3分,共6分)消极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导致贫富差距拉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多极化
B.基于单一文明的政治格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
D.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亨廷顿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A、B、C均与材料观点不符,故选D。
点评: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成立,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经济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方是赢家,第三世界是输家”和所学可知①③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所以排除②。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方法和措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情出发加快民主化改革。而不是全面实行西方化。因此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赞同卡斯特罗的看法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答案〗(1)特点:多元化(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
(2)科技进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3)(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可赞成与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看法一: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业品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强。
看法二:不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科技创新,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本题解析:(1)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关税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等提炼回答;(2)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3)本问属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