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23:05: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9年9月17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非正式峰会,力求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就限制银行高管薪酬、促进就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向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发出欧盟的声音。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欧元成为欧共体统一的的货币
B.就业、气候等问题对欧洲影响最大
C.欧盟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增强
D.欧盟集团受到二十国集团的挑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广东省广州市200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19)“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河,即布黎纪瓦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759年”、“1830年”,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发展,生产了大量产品,运河的开凿是为了适应商品运输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3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10分)
①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②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探究问题二: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一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因”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10分)
探究问题三: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表中的A、B、C表示,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3)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8分)
(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探究问题四: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简要说明该组织的宗旨、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10分)


参考答案:
(1)①春秋战国: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2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为公民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2分)
②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任意一点可得2 分)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人文精神兴起;出现了苏格拉底等一批重要的思想家。(3分,任意一点可得2分)
(2)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认识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4分。如果学生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平等交往亦可。若回答从天朝上国转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各国交往之类可得2分)
原因:对外战争的失败,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4分)
评价:肯定其进步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
(3)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分。若学生回答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政策得1分。)
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2分)
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2分)
B.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广大亚非国家的独立。(2分,任意一点即可)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分)
C.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政策:对外开放。(2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如果学生回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可加分,但本问不得超过4分。)
意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分,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言之成理即可)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2分,名称不准确不得给分;填写“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不得给分)
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分)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分)
后来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