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3:01: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A孟子主张“仁政”;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C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均和材料不符。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还可以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他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2分)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4分)
材料四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共同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不同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4分)
(2)不同观点: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2分)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2分)相同立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2分)
(3)相似之处:①都借助外来文化作为思想武器。②都进行过激烈争论。③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
(4)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儒家道德不能改变。(2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 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卢梭,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却处处带着镣铐”等,不难直接判断得出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思想主张,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由于当时两国具体的国情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中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最高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及其缓慢,重农抑商;法国此时历经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等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家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等。因此,两人主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A.以黄宗羲思想主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B.而以卢梭启蒙思想为代表的欧洲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伏尔泰,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孟德斯鸠、卢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等,不难归纳、概括得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A.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B.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均属于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共同思想主张,即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崇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主张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对权力实现有效的制衡。他们所持的立场相同:即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
(3)根据材料二、三相关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中西方“启蒙运动”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似之处。根据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中西方“启蒙运动”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①都借助了外来文化作为宣传新思想的武器。②新旧思想间都进行过激烈争论。③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实行民主政治。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本国的社会变革等。
(4)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势变道不变”、“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所持的主要观点:提出要学习西方的长处(技术器物层面)才能抵抗西方的侵略,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又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儒家伦理纲常不能改变。关于“实倡先声”,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理解:魏源的主张尽管只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阶段,但对近代国民解放思想,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过来,倡导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学习“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阶段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人心是万物的本原、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的观点;格物致知是理学家的观点,因此ABC都不符合题意;但两派都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不同点: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本原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
理是内在的“心”。
哲学类别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方法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相同点:
1、内容: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2、哲学范畴:都强调现有意识再有物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3、本质:都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明清之际产生了一批进步的思想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  )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②君主专制加强的时期③资本主义繁荣发展时期④封建制度衰落时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