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3:00:51
1、选择题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改革以失败告终,毫无建树
B.改革试图突破旧的模式,做了许多探索
C.开垦荒地和玉米运动成效明显
D.改革在农业方面成效明显,工业方面无所作为
2、判断题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3、判断题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曾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苏联之间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大意义”。他也曾对美国记者坦率地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材料二:1959年9月,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最后,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两天的会谈,会谈公报中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美国)总统一致认为,这些会谈对于澄清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都是有益处的。……一切没有解决的国际问题都不应当通过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谈判来解决”。会议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一般认为,他的美国之行未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印象。
材料三: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国家 | ? 1955年 | ? 1960年 | ? 1965年 | ? 1970年 | ? 1975年 |
美?国 | 3973 | 5035 | 6834 | 9778 | 15057 |
苏?联 | 1530 | 2280 | 3290 | 5160 | 8660 |
? 国?家 | ? 年?份 | ? 洲际导弹 | 潜艇 发射导弹 | ?战略 轰炸机 | ? 核弹头 |
? 美?国 | 1968年 | 1054枚 | 656枚 | 545架 | 4300枚 |
1978年 | 1054枚 | 656枚 | 432架 | 11000枚 | |
? 苏?联 | 1968年 | 858枚 | 121枚 | 155架 | 1300枚 |
1978年 | 1400枚 | 1015枚 | 135架 | 4500枚 |
? 国?家 | ? 年?份 | ?现役 武装部队 | ? 坦?克 | ? 战术飞机 | ? 水面舰艇 |
? 美?国 | 1968年 | 350万人 | 8500辆 | 5100架 | 360艘 |
1978年 | 210万人 | 10500辆 | 4500架 | 172艘 | |
? 苏?联 | 1968年 | 340万人 | 32400辆 | 4000架 | 320艘 |
1978年 | 440万人 | 50000辆 | 4600架 | 240艘 |
5、判断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领导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和斗争,但后来他本人也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潭。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源是(?)
A.赫鲁晓夫大权在握
B.赫鲁晓夫个人品质较差
C.赫鲁晓夫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