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28 22:28: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是
①造船业?②金融业?③汽车制造业?④电子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金融业不是韩国的三大支柱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  )。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可知楹联内容符合朱熹。B.程颐与传二程而分流矛盾;C.李贽的思想“反对绝对权威;否定孔孟之学为万世至论;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D.陆九渊其主要思想为“心”为本源,内心反省。故选A项。
点评: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一点2分,共6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一点2分,共4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一点2分,共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分析得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是万物的本源;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说明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王阳明的思想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是儒学的新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3)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朱熹和王阳明都适应时代要求,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在于,朱熹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王阳明认为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意在突出在本次学部大会上,工农大众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相关的报告和文章中工农劳动模范也参与其中,体现出了科学与广大工农的结合,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