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05-28 22:10: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熙皇帝曾在1683年的中秋节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该诗句记述的事件应是
A.击败沙俄侵略势力
B.粉碎准噶尔分裂势力
C.消灭郑氏割据势力
D.册封达赖和班禅喇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2年10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2年9月《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3分)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分)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3分)


参考答案:
(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信息“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概括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材料二信息“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可见证实了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儒学独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回答,历史影响:“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 可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可见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3)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道德意识、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义利观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4)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更应该抛弃。对这些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5)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总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情况,变化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④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图片的观察中国的进出口的贸易呈现出曲折性,联系当时的背景可以知道贸易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的推动,一战欧洲放松了对话的侵略,下降的原因是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都有关系,所以符合题目的是①②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分别是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他们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朱熹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陆九渊是南宋的心学大师,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观点,而其他三人并不是心学的代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3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集体企业
城乡个体企业
外资或中外合资
1978
77.6
22.4
?
?
1997
25.5
39.1
17.9
18.5
(3)材料三中的“①”应该是什么类型企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2分)
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分)
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分)
(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2分)
(3)国有企业(或国营经济)(2分)
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或私有经济,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2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先根据图表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依据那段时间的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回答即可。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回答这个问时要注意从图表中先解读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是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占主体,知道了这个变化,再看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从时间类别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第二问要回答的是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答出变化后,根据变化,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