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9-05-28 22:10: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D.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说明与建国初期新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关联,故本题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题干的理解。材料的大致含义是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选D。A是荀子的观点,B是老子的观点,“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意思是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得知这是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 ]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1956年,与题目中“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的时间界定不符合,①错误。陈云只是在做相关的陈述和报告,无法看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故③错误,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