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10:33
1、判断题 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D.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说明与建国初期新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关联,故本题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反映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题干的理解。材料的大致含义是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选D。A是荀子的观点,B是老子的观点,“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意思是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得知这是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1956年,与题目中“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的时间界定不符合,①错误。陈云只是在做相关的陈述和报告,无法看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故③错误,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