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32:31
1、判断题 ?
观察以上三幅反映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出的经济建设成就有何特点?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有哪些?
(2)图二与图一相比,经济建设成就有何新特点?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3)图三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经济建设格局?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通过上述三幅图的时代特征,概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
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订;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苏联的援建;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
(2)特点:能源(石油)建设和国防科技成就突出。
原因:周恩来等老干部和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的艰苦奋斗。
(3)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4)探索中曲折前进,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
本题解析:
内容说明:本题及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第七章“文革”时期的建设成就和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就等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应相互比较、相互印证、归纳特点、探究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盟正式成立?②世贸组织的建立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④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在新疆地区开通铁路始于
A.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62年12月,钢轨铺到了乌鲁木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56年到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表明中国的原料价格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基地。再结合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因此选D。
点评: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