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28 21:32: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3分)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 (3分)?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判断题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3、判断题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①都属于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④都成为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判断题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5、判断题  看下面资料(中国行政的不完全的统计资料)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政治一统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
B.民族县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
C.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民主新气象是出现在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年代
D.新中国历史上乡镇管理机制曾经被否定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