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9-05-28 21:14: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封建统治的统治制造合理的法理依据,便于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答案选C,A B两项是对儒学本身的影响而非其核心的社会作用, D项说法错误,其与董仲舒的新儒学并无直接关系。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不仅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之路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汉武帝的“举贤良”政策,符合了
A.土地兼并的需要
B.统一国家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
D.教育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这一政策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而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的标志是
A.兴办太学
B.规定五经教科书
C.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实行选拔贤良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生学完经考试可到政府任官;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①②③正确。④私学兴盛并非汉武帝的贡献,故选B。
考点: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
点评: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