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5:47:58
1、选择题 “为人不可有贪心,知足常乐;遇事要冷静,以静制动”。这一处事原则体现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3、选择题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4、综合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
5、选择题 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