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5:35:19
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强兵之法,B项主要是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C项主要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的发展,D项是向应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征收免役钱,这样,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时间,“农时不夺”,所以答案选D。
点评:王安石变法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对其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③王安石变法的性质;④王安石变法目的;⑤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即评价;⑥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和教训。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是高考中热频考点,需要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5分)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2分)
(2)实质是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5分)
(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本问考查的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即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2)材料二中司马光和王安石是不同派别的代表,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变法,然后根据课本中变法的内容答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及意义。(3)本问是对王安石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言之合理即可,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小题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小题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小题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小题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小题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王安石变法的有关知识。
小题1:比较简单,只要对教材掌握熟练,就能答出。
小题2:难度大一些,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般答不完整。
小题3: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分积极和消极或者是肯定或否定。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