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5:23:54
1、选择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
A.《道德经》
B.《孟子》
C.《论语》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干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B符合题意,而《道德经》是道家的思想,《论语》是孔子言论的书籍,《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其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述中国园林的特点是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即道家的思想,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的统治被称为“外儒内法”,是非常典型的法家的权势法制与儒家的伦理劝导相结合,材料中的“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也足以证明本题的答案只能是D项而不是其它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统治者的“外儒内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