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28 05:12: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判断题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3、判断题  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有一点归纳是不妥当的,另外三点总结得很好,你认为评委老师肯定的是
①英国模式:渐进改革?②法国模式:人民革命
③德国模式:专制独裁?④美国模式:至善至美



4、判断题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2: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
?
(3)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源何在?
?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