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8 04:57: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情报机构在当时中国一五计划尚未公布的情况下,预测一五计划的目标是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0%到25%左右。这一预测
A.低估了中国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B.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基本一致
C.高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利因素
D.与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完全相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规定,到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9.9亿元,比1952年增长51.1%,其中工业总产值为增长98.3%,农业总产值增长23.3% 。“一五”计划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所以B、D两项错误。C项为无关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残破,在1952年底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1953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是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元旦献词或者元旦社论,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变化的见证……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的记录。”据此观点,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B.1958年:《为全年产钢1000万吨而努力奋斗》
C.1967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1981年:《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49年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还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存在,所以还应将革命进行到底,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强调以钢为钢,所以AB说法正确,1967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C的说法不正确,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为此,我们应该
A.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B.团结一致投身反全球化浪潮
C.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寻求帮助
D.争取加入“关贸总协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地参与别无他途。故选A。B项错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C项错误,只有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改变贫富差距;D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世贸组织的前身,加入世贸组织也不会自然的改变当今经济秩序的缺陷。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但是全球化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既要看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的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军人的革命政府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高速发展
C.一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更多的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和C“一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是吻合的,所以答案是C。另外,辛亥革命建立的政府当然不是军人的革命政府,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不是毫无益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