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28 04:35: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侧重点: 民国初年,以轻工业为主。一五期间,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垄断重工业;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在历史上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工业基础较好;沿海地区,交通条件较好。
(3)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在分布上既要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优势,又要注意东西部工业布局的平衡。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民国初期和共和国初期经济发展主题命题,内容相对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台湾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4)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
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4分)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2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6分)
(4)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于右任的诗词为情境,考查台湾问题及海峡两岸关系。解答(1)主要结合于右任的诗境进行回答。主要说明了思念家乡的愿望,表达了渴盼统一的情怀。(2)联系明清时期史实答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的斗争,可以列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内容。(3)结合教材内容答出史实,主要是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等相关内容。(4)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主要从一国两制形成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台湾尚未和祖国大陆统一。但是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图一?图二
材料三 :

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要因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特征:由经济联合到逐步走向政治统一(2分)
格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多极化的趋势(4分)
(3)因素:欧共体(欧盟)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的增强(6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回答此问题需要正确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然后依据这些内容来归纳总结出答案。欧共体最初的合作是经济上的,后来开始了政治上的合作,欧盟成立后开始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合作,组织的性质也由经济联盟变成政治经济联盟。
(2)第二问,第一幅图片上写的是旧的世界格局,它应该指的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个格局是以美苏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格局,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图二反映的是未来的世界格局,即是正在形成中的的世界格局,它应该是指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它的单极世界,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所以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出现,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无法确立,新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3)第三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借助第二问题的答案,把第二问答案中的半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展开论述即可。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于本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最主要体现,所以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产生,这是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这句口号不能反映出
A.时间观念
B.竞争观念
C.效率观念
D.时尚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