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4:23: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
D.官员按等级就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工具的理解。中国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9世纪80年代,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题目是1850年,所以贵族乘火车出行是不可能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扰,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因此不希望建立平民政治,苏格拉底是主张挽救城邦民主制度而不是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是对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解释,因此BCD都不符题意。注意题干中两人的言论,孔子说“智者不惑”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可见两人都强调知识、教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一同学的爷爷曾经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对孙子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有如下表述,请你判断哪些不符合史实(?)
①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③大会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因此①正确,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④项正确。1949年将北平改为北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②③错误,故选B。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运动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形式的变化,所以排除A项。B项的错误与A项相同。D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生产资料形式也没有改变,仍然是公有制,所以排除D项。C项是土地改革过程中个体农民加入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