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4:08:28
1、判断题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该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时期 | 所送的嫁妆 |
20世纪80年代 |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
20世纪90年代 |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习俗变化的理解。②是错误的;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材料中没有反映。其它是对的。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人观察他周边事物的变化: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米食,但近几年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牟取利润。这种变化最早可能发生在那个时期?
A.东晋
B.中唐
C.南宋
D.明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的粮食作物,北方以小米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周以后麦类渐成为栽培作物,唐宋时期出现了稻麦连种。宋室南渡,不少北方人也南迁江南,就将北方吃面食的习惯带往南方,故江浙地区的街坊出现不少卖面食的店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天朝田亩制度》)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本质愿望是(?)
A.男女平等
B.消灭私有制
C.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
D.反对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反映的是政治愿望,D反映的是经济愿望。材料前半句反映的是平等,后半句反映的是平均,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B.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C.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D.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旧中国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题ABD三项说法与事实不符,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欧盟成立以及欧元的产生,表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①基本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和欧洲整体的利益②使欧盟与美、日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③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④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