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05-28 03:48: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家思想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下列思想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德治民            ②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民贵君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选择题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制天命而用之”



3、选择题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4、选择题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5、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4分)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