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05-28 03:41: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6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材料二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8分)
(3)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参考答案:(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4分)
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用权险恶。(6分)
(2)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8分)
(3)原 因: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不 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4分)
欧洲近代: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材料一的上部分是孟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先义后利,仁政治国,特别是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例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回答孟子的思想主要是要回答出“义和利”的关系即可。材料一的下部分是荀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要制天命而用之,特别是荀子一直认为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同时使用。
(2)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作为一个人一定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制度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建立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本体关键在于结合好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点回答即可。
(3)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不太一样的,尽管他们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但是背景却是大相径庭。中国古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礼乐制度,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天下大乱,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也会导致思想的分散、思想的不统一和思想的争鸣。而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突出资本主义兴起这个经济因素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儒家的思想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儒家思想又一次活跃起来,所以,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当然,新的历史条件指的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西方古典文化的核心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以普罗塔戈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开启的人文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注重发挥人的本能和作用。本题中“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指的是人文主义。而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正是“禁本能”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 “因信称义”是马丁· 路德在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是关注民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体现人与天的关系、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在实践中达到“仁”的修养境界。这些与“禁本能”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8分)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4分)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4分)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以“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为题写一则小论文。(6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差异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2分)影响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4分)
(2)原因儒家文明的一些思想主张与启蒙思想相似;以儒家文明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2分)
(3)抨击原因孔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3分)
主要原因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对孔子思想认识不同。(2分)
(4)提示思想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分)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2分)思想认识产生的影响受历史发展的制约;(2分)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1) 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可知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影响: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2) 根据材料三中“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可知,他认为儒家文明的一些思想主张与启蒙思想相似,他的目的是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宣传启蒙思想。
(3) 根据材料四中“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知 抨击原因孔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关于态度的不同:一个尊崇孔子一个打到孔子,原因是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想复辟帝制。
(4)关键是弄清楚“ 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的内涵,提示:思想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思想认识产生的影响受历史发展的制约;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只要言之成立皆可得分。主义论点要多角度发散思维,不要针对一点过多论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4)演变历程:春秋战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