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8 03:33: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的思想中反映了时代变化,其中矛盾的一组是
①贵贱有序?②知之为知之?③有教无类?④因材施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史中,权与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
材料一 晚年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写道:“我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活了这么长时间,我看到的人都是追求贪欲的……因而在我们没有追求到真、善、美之前,我们不得不追求法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法律篇》的治国思想与早先的《国家篇》相比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都是贪婪自私的,对待贪婪自私的人我们无法用道德来完成约束,我们必须要靠法治,因此,法治就是为了防恶”“当官的贪婪欲望比一般人更加强烈,因此为了对付掌握权力、贪婪心更大的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柏拉图的思想相比有何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思想家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查理一世在受到法庭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我说在你们犯下更大的罪之前你们真该再仔细想想……况且,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的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3)查理一世的话依据的是什么理论?请代替审判官拟出对查理一世“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表,划分中华民国修宪状况的主要分期。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部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范围内的宪法,说明其形成的背景和被废止的原因。

中华民国时期修宪状况一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家篇》主张三个阶级恪尽职守,由哲学王统治国家,是一种人治的思想。《法律篇》认识到人性的贪欲,主张实行法治。
(2)亚里士多德主张权力的相互制约。孟德斯鸠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4)时间阶段划分阶段名称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或辛亥革命)时期
1913——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23年宪法:背景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被废止的原因是1924年“北京政变”。或1925年宪法:背景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被废止的原因是国民革命运动,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或1946年宪法:背景是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被废止的原因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文大意“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尖刻伤人。’”此内容核心反映了“礼”的思想,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恰当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完全一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含义是质朴过多而缺乏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过多而缺少质朴就会显得浮夸,文采和质朴比例匀称,相得益彰才能成为君子。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体现中庸思想,再结合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可以得出两人的共同点即中庸思想,A B 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但孔子中庸思想中强调的二者的融合,而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中强调的是折中主义,因此二者的中庸思想并不完全一致,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点评:材料考查了孔子和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世纪,一位西方哲人对中国的孔子有若特殊的情感,曾作诗称颂:“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结合图8分析,这位西方哲人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