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28 03:33: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A.君主
B.贵族
C.平民
D.哲学家王



2、判断题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主张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应该是“正义”,为此设计了“理想国”。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不算人,没有任何权利。奴隶主和自由民才有公民权,所有十岁以上的公民都要送到乡下,进行普及教育。但他们是分成严格等级的。第一等级是“护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在他们身上加入了黄金,他们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负责监护国家和处理政事。第二等级是“保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白银,他们也是统治者,负责抵御敌人,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供养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铜和铁,他们是农民、手艺人和生意人,他们的任务是用产品去供养前两种人。柏拉图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三种人必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并要在管理阶层和军队里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
材料二:柏拉图书札有这样一段自白:“……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材料三: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
请同答:
(1) 阅读材料一指出《理想国》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国家”的前提又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9分)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4、判断题  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5、判断题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
B.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
C.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D.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