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3:30:19
1、判断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应回答(?)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2、判断题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判断题 (13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公吨 | 436815吨 | 30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公吨 | 958683吨 | 556347吨 |
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产品名称 | 单位 | 按人口平均产量 | 各国为我国倍数 | |||||
中国 | 苏联 | 美国 | 英国 | 苏联 | 美国 | 英国 | ||
电力 | 度 | 7.9 | 219.5 | 1144.6 | 514.9 | 27.8 | 144.8 | 65.2 |
原煤 | 公斤 | 83.0 | 761.0 | 3498.0 | 4938.0 | 9.2 | 42.1 | 59.5 |
生铁 | 公斤 | 1.7* | 84.4 | 244.5 | 165.9 | 49.6 | 143.8 | 97.6 |
钢 | 公斤 | 0.9 | 95.3 | 376.3 | 255.2 | 105.8 | 418.1 | 283.6 |
棉布 | 公斤 | 7.34* | 20.28 | 61.42 | 70.38 | 2.8 | 8.4 | 9.6 |
4、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5、判断题 (32分)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天”也有多种不同的内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苟子·天论》
材料二: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科学发展观是进入新世纪后党的指导思想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根本目的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材料四: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天体运行论》)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恩格斯
(1)、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举出战国时期与此相关的成就一例。(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观点提出的背景,材料体现的董仲舒儒学思想核心是什么?结合材料对这‘思想进行简要的评价。(8分)
(3)、在材料四图片所体现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什么运动?造成了什么危害?材料四的文字材料比图片在认识上有什么重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方面的成就两例。(10分)
(4)、材料所说的那本不朽的著作对天与地的关系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材料四情况的社会条件以及在反封建方面的进步意义。(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