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3:20:39
1、选择题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礼乐与法治并举
B.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可知吕不韦认识到诸子思想各有其合理性;“一则治,异则乱”说明他又看到诸子思想的不同之处,认为应该将这些思想“统一”即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A项是荀子的观点;B是法家思想;D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先秦诸子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说明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但却用了周天子专用的乐舞;对此,孔子进行了批判,“愤然谴责”;联系所学知识,这恰恰体现了孔子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即维护周礼,因此本题选C。而A、B、D三项虽然属于孔子思想,但与题意无关。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清孔子思想的本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清事件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A 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C、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内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5分)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青一代的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是,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北宋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书院呈现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四 下列分别是“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 私学的重大贡献。(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2分)“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作出哪些努力?(3分)
参考答案:(1)贡献: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2分)
(2)政治: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内心修养。(3分)
(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3分)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
(4)不利影响:人才断层;妨碍中国现代化。(2分)
努力: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强调“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实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任意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我国古代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简史。第一问难度小,材料中有答案。
第二问材料中指出原因的原因比较笼统,要求结合所学将使表述明确化,社会环境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几方面归纳。
第三问材料中有康有为的教育主张,思想根源可以迁移到维新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四问难度为小。考查基本史实的熟记。
考点:中国古代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整体较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④是主观唯心主义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陆九渊的思想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思是说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陆讲物质的存在是由“心”,即意识决定的,心不知,物质即不存在。故①④是正确的。陆九渊只是强调意识决定物质,没有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故②不正确;③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点评:关于陆九渊及其心学,(1)陆九渊是南宋时期心学的开创者;(2)其核心命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求理的方法: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4)鹅湖之会,与朱熹辩论穷理之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