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28 03:20: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出自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近日横”一般多画泊着一空船,舷边



2、选择题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离经叛道”。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礼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选择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文学艺术,后者侧重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科学研究,后者侧重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政治运动,后者侧重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学术研究,后者侧重政治主张



4、选择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
B.“格物致知”
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



5、选择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