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9:13:54
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指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容纳庞大的失业队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还可以考查新政的实质和作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担负起保障经济发展的责任。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在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而由此造成的资本家盲目在生产和农民的购买力地下也是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造成金融市场不稳是直接原因,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的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项;综合判断,再排除D项。《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n bsp;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为国家资源的投资确定重点是实行计划的实质,苏联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种种经济政策……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固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后……从3月9日至6月19日,连续开了99天特别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对付危机的法案。这些法案统称为“罗斯福新政”。
——《世界史纲》下册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说“它行得通”,而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的不同反应。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施?它能否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说明理由。
(3)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结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应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答案:(1)林肯?斯蒂芬斯看到了五年计划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军国强国这一惊人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所以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2)国家立法。不能,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问的矛盾,而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如果认为“能”,论证合理的也赋分)
(3)通过法律调控市场;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渐进的改革;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促内需,增就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本题解析:(1)解答本问时可从一五计划对苏联的积极作用、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的现状说明斯蒂芬斯的观点;可从五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即高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说明大多数西方人的态度;
(2)结合材料二中提示信息“法案”说明新政实施的方法;分析其作用时可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新政与根本原因的关系等层次说明。
(3)本问属开放性试题,回答时注意政府的引导作用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