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9:13:54
1、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缓和社会不满情绪,打击法西斯苗头,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是
[? ]
A.放弃金本位制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加强社会福利救济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关周和全球范围的一次金融危机。这次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仅10月前7个交易旧,道琼斯39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的真话。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我将向国会要求应付紧急状况的最后手段,这就是对紧急状况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像我们真正遭遇外敌入侵时所赋予我的权力一样大”。
材料三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l894年及l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这些不和谐的声音经久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失业率和私人投资率的萎缩方面,新政收效甚微。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的、保护主艾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相比之下,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中,不但行动主体分散,受益者也往往间接、分散、长期,因此政治动力也弱。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
(2)结合材料二,分析罗斯福认为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罗斯福为此做了哪些努力。(^4分)罗斯福新政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他们有何依据?
(4)结合材料谈一谈这对中国应对此次危机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分)不同:前者因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了大萧条;(2分)后者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2分)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2分)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分)
(2>问题:政府诚信危机、严重的社会恐慌和信心危机。(2分)努力: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共4分,每点l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2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2分)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2分)
(3)主张: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2分)依据:在高失业率和私人投资率的萎缩方面,新政收效甚微。(2分)
(4)启示:适时公开政府信息,提振社会信心,避免社会恐慌;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共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为切入点,隐性考查人类是如何克服危机的,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第(1)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联系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注意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第(3)问分析材料,注意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分析;第(4)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利弊,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考答案:(1)现象: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关系:因果关系。
(2)美国: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发展。
苏联:核心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恢复经济的发展。
(3)措施:1978年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两点)
共同点: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开始,三个多月后,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波,竟迅速波及他国,发酵成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C.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l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的局面,即所谓“滞胀”。面对这种局面,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故①③④正确。为了解决“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②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