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9:0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
B.其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C.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
D.“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代表并非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以下的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故选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因此ACD项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人大代表有各民族和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人大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经历了挫折。文革以后,加快了民主法治建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认同“周朝封建社会”论的一位史学家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第二次由帝国而民国,第三次则进人了毛泽东时代,成就了21世纪。”据你推测,作者心目中的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韩非子
D.孙中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秦始皇是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是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表属

材?料
结?论
火车、汽船;电话、汽车、飞机、远洋轮船;互联网
改变时空的科技发明
A.问题形成? B.史料搜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归纳、判断、分析获得一种结论,以火车、汽船;电话、汽车、飞机、远洋轮船、互联网为材料,得出改变时空的科技发明这一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墟,还有深刻的对抗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的纳粹分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所犯下的罪行,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摘编自吴友法、粱瑞平《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材料三?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二战带来的国家间仇恨;德国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6分)
(2)观点: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3分)历史原因: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对二战历史的深刻反思;冷战的结束;不同时期国际更替的完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本题解析:第(1)问提炼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坡,还有深刻的对杭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概括得出;第(2)问阿登纳的观点“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概括即可,和解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的深刻反思、冷战结束等角度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一关键句可知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相互关爱、赈灾济贫,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