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8:22:44
1、选择题 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经世致用
B.社会教化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材料突出了加强人伦道德教育对于社会风气、政治风气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顾炎武强调的是社会教化的功能,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巩固封建统治是理学内容的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中的“成贤成圣”表明了理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所以② 正确。 ③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表明理学禁绝个人欲望的目的,故④项正确。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主张小国寡民
B.反对人际交往
C.不利社会发展
D.主张积极革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孟子和荀子有一个共同的主张就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这也是儒家的一个核心共同点,所以,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也就是选项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主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