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22 08:10: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并未成功。帝国主义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C.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D.反对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辨析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主要原因”。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列强之所以反对孙中山,其原因还是因为孙中山意欲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1)第一问,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整理,也可以依据教材中南朝相关名实来回答。本题需要从经济史教材中的第三课与政治史上的选官制度来综合分析,从这两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得出南朝山泽改革的背景。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的依门第选官制度,使得士族势力强大 所以他们控制山林河流之利,这种现象是加剧了阶级矛盾的,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强大而中央政府弱小的局面,所以要改革。
(2)第二问,首先要依据第一问的背景来分析归纳出部分答案,然后再依据材料内容及教材上南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整理。经济体制改革都是要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以它都会不同程度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套路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
①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 ②资产阶级革命成功?③无产阶级革命受挫?④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在近代和主要原因,两个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的农作物品种是:黍、稷、麦、稻、豆
B.青铜铸造是商、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C.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D.西周以贝作为货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情况。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本题难度小。商周以贝作为货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最主要的意义是?
①.标志着世界多极化 ?②.形成与美苏抗衡的新力量
③.发展中国家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④.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最主要意义应从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来看,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严重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从而使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欧洲联合、日本不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故②、③、④正确。
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来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