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8:10: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段话出自孔子。子曰: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民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因此反映了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①②④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③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说法正确。严格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天理”所在,即“格物致知”,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反映的历史本来面目

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左、右图都是真实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汉书》
材料二?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均众庶,抑兼并’。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画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是收效。”“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公共用具’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主张把这种‘公共用具’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1922年)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3分),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总体上持否定、贬斥态度。具体表现:认为王莽表里不一、骗取名望;非法获得政权,即外戚专权;王莽统治及改革对当时社会所造成了深重的危害。(6分)
(2)态度:肯定与理解。(3分)
原因:班固以正统史观和道德观为标准来评价王莽及其改制;胡适更多的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情势出发来理解王莽获得政权和王莽的改制。(6分)


本题解析:
(1)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班固认为:“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王莽表里不一、骗取名望;以外戚身份非法获得政权。其改革“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2)材料二中胡适认为王莽是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社会主义者”,对王莽改革持肯定态度。由于班固和胡适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目的不同,导致对王莽改制的认识大相径庭。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