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7:15: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列为“统制事业”的行业有 ①农业 ②矿业 ③金融业 ④钢铁工业 ⑤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的经营权由日方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亲善四邻,安定友邦,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强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下列不属于上述努力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是1950年签署的条约,是建立的同盟关系,是加强与邻邦关系的重要的手段;B项错误,美国并非中国的近邻,与材料无关;C项正确,中日建交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D项也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的合作组织。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活动。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策略,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注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维护世界的和平,越来越发挥着大国的国际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至1970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A.第三个
B.第四个
C.第五个
D.第六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6分)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本题解析:本题对江南经济考查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都颇值得借鉴。试题围绕南方经济发展组织材料,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线索,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揭示规律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找到组织材料的中心和规律,实际上学生在带着问题读材料时,应注意到题目所考查的问题已提示了组织材料的中心,即南方经济发展,然后再根据材料出处,确定每个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一是西汉之前,南方虽开始开发,但仍很落后,材料二、三、四反映东晋南朝至唐宋时,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从以上规律中再概括第(2)问。对第(3)问要结合教材,从政治环境、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 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甲午战争只是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不能说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所以A错误;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这应该是一战期间,统治中国的是北洋政府,所以B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D错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