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2 06:46: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A.“齐物我”
B.“致良知”
C.“正君心”
D.“存天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齐物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延伸思想,故A项不正确;“正君心” “存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故C、D项不正确;“心中贼”是指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反抗念头,王守仁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为此,他提出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二者的异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2)有的高考试题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二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认识二者的相似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顽强的生命力
B.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
C.儒学大师的推动
D.佛教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0分)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物质)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在“理”的存现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因素。(6分)
(2)请用同时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4分)
李贽: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由“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可以分析出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由“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由“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李贽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至于分析其经济因素可以从明朝中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角度作答。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李贽同时代的思想家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然后结合他们的思想主张来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如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二程与王阳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作品,这个书生携带此书上京赶考的时间可以肯定不会早于南宋,所以D项符合史实,AB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