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9-03-16 09:42: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分)核心:“仁”和“礼”。(2分)
(2)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分)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仁政,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4分)
(3)思想:对儒学的批判。(2分)原因: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理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政府提倡“尊孔复古”。(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等关键信息可知,孔子的财富观是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核心:“仁”和“礼”。要注意“礼”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落后的方面。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与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两者的关系。即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仁政,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由材料“……仁义道德……吃人……”等关键信息可知,鲁迅的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原因是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理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政府提倡“尊孔复古”。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与孔子;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鲁迅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诸子思想的理解。孔子的“以和为贵”,以及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苟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庄子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人与天“不相胜”,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比较倾向阴阳,注重阴阳对立概念的倚伏变化,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朴素辩证法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为理学。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开创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和“本心体悟”。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会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就是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日知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