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3-16 09:17: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功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2、选择题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3、选择题  下列观点,出自《孟子》一书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



4、选择题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5、选择题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