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7:08:28
1、选择题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李贽之思想是“离经叛道”的,对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而题干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分析可知,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说明李这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A项正确;BC项“宣扬”说法错误;D项“佛家学说”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
点评:此题考点还可从对李贽人物、思想的评价角度来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顾炎武思想的认识。顾炎武认为,封建国家的统治出现危机是"亡国",是统治者关心的事情,而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倒退是"亡天下",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故A、C、D是顾炎武“亡国”概念的具体表现,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甲项中的信息“亲……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统纪可一”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保天下……匹夫……有责”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 “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本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思想深入人心,由此形成一系列与农有关的思想,正如题干所描述的那样。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农本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认为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明道救世,空谈诗文义理与治世无益。这说明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