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3-15 21:52: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2分)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2分)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2分)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儒家 91ExAM.org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6分)


参考答案:
(1)提倡“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分) 
孟子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提倡仁政。(2分)
(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分)
(3)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3分)
陈独秀: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宣传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其主张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这样组织答案:?提倡“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提倡仁政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到西汉汉武帝时代,儒学得到了新发展,董仲舒发展了儒学。具体体现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顺应了大一统的需要,自此,儒学取得了独尊,成为正统思想等。
(3)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及题干内容,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康有为和陈独秀二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这主要源于二人的政治目的不尽一致。具体可以这样解读:?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推行变革;
?陈独秀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宣传民主科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从而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及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 “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人与天的关系,而最早将其联系起来的是董仲舒,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         (1分),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                           、陆九渊。(3分)
材料三  读图。

(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分)


参考答案:
(1)“以德治民”。(2分)
(2)观点:大一统(2分)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理学。(1分)程颢、程颐、朱熹。(3分)
(4)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上面吹风,肯定会倒向一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除了儒家学说外,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该问考查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
(4)本问考查解读图表资料的能力。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高考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本专题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违背了传统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等级秩序,因此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都符合题意。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显然与此无关。
考点:传统制度、伦理
点评:从干扰项的设置分析,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材料主张了君主运用法律管理国家,运用法术驾驭群臣,法家主张法、术、势,因此选择B。ACD是儒道墨家,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