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时间:2019-03-15 20:28: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岂之先生说:“朱熹用了四十年搞《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融会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到元明清时期……《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1)《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儒家哪四种典籍?
(2)《四书章句集注》被元明清三代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说明理学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你觉得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


参考答案:(1)《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说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3)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为后世所沿用,并称为《四书章句集注》,所以《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依据材料《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体现了历朝对宋明理学的重视,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满足了统治者的维护统治的需求,被统治者所采纳,成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
(3)依据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即可以得出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 尊卑等级观念;② 重男轻女的观念;③ 因循守旧的观念;④ 重礼轻法的观念。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术、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法、术”等关键字眼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清“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材料三、四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8分)
(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6分)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李贽的“异端”之学),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对于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有提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本题考查对图表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加强,对妇女的压迫也越来越严重。唐朝,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明朝理学的出现标志着伦理关系的加强,对妇女压迫增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妇女的压迫也达到最顶峰。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对宋明理学的冲击开始增强。封建礼教的束缚虽然加深,但是反抗也逐渐增强。这一切的根源是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得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里是在评价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反映了齐一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2分,每点1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每点1分)
这一主张实施的影响:积极方面: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教育,有利于教育发展(3分)消极方面:形成文化专制,抑制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3)宋代儒学发展成为理学。(1分)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4)明清时期,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 (1分)
(5)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