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0:22:09
1、选择题 光绪皇帝革去阻挠变法官员的职务以及翁同龢的被解职反映了的实质是
A.清朝宫廷内部斗争
B.进步和守旧的矛盾
C.满汉贵族之间的斗争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百日维新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取士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项是教育上的措施,有利于西学的传播与新式人才的培养等作用,排除B项;C项是政治措施,是精简机构,不符合题意;D项是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提倡官民上书言事,这就为资产阶级参政找到了一条道路,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百日维新的意义
点评:解答本题须了解百日维新措施内容与作用。
1.内容
⑴政治方面:A.力行新政。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C.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
⑵经济方面:A.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B.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C.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D.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E.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⑶文化教育方面: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B.各地成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等。C.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D.准许民间创办国家银行、学会。E.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⑷军事方面:A.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B.按新法练兵。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2.意义:⑴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⑶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1)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了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
(3)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易带有主观色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应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和互证;要关注和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参考答案:(1)含义: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政治民主;信仰自由;经济平等、反对剥削;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2)表现:“学术觉悟”:地主阶级“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3)不同意。理由:中国“学术觉悟”与“政治觉悟”失败的原因一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性质;二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