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0:22:09
1、选择题 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
D.《变法通议》和《仁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康有为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后者,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两部著作,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康有为的著作
点评:要正确认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打孔子旗号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这显示了康有为从事政治活动的高超艺术,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从一登场就带有先天的政治软弱性,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块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房德邻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分别归纳概括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材料一所强调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应该是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你从上述观点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材料一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整体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②材料二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
(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
(3)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康有为下列哪一作品中的主张引起光绪帝强烈共鸣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日本变政考》
D.《上清帝第六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项两部著作是康有为的两部理论著作,排除AB项;《日本变政考》是康有为的著作,研究日本明治维新,认为是清政府的学习的样板,阐述了康有为的变革政治的思想,但没有引起光绪帝强烈共鸣,C项排除;《上清帝第六书》,也即是《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D项正确。
考点:百日维新的过程
点评: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相关表现
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⑵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⑶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⑷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⑸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几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材料三 欧美新世界,固非一人之功,然华忒(瓦特)之力,实可谓八九分也。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
材料四 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缺乏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实行公民自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