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9:25:24
1、选择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题文中体现的是儒家.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A的意思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做的。正好与题文意思相符,所以A正确。B的意思是: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样可以评断明白义(适宜)与不义形成的区别吗?体现的是儒家有关义的内容,但与题文关注民生无关;C是法家思想,体现了法家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改革的理念;D是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无路”,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为盗,A项符合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孟子尖锐地指出“以力假人者霸”。朱熹 说:“(春秋)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仁爱思想的发展
B.各国君主们对“仁义”显得没有兴趣,不耐烦
C.“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
D.私学兴起,“士”的活跃,仁爱思想得到了深化、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孟子尖锐地指出”、“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等,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大背景,可知,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在春秋时期没有发挥到其真正作用,是“假仁假义”,带有功利色彩。而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关,排除AB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C.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俚民婚,出财会宾客”“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的信息,可以看出当地婚宴需要花费巨资来宴请很多宾客,导致没有财力者私奔的情况出现,因此题干中“韦宙约束”指的是反对婚礼大肆操办,提倡节俭,故B项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的改革·唐代韦宙的风俗改革(课标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这一行为属于传统儒家学派所强调的“礼”的学说。故答案选择B项。其他三个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