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2:22:45
1、选择题 董仲舒提出了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董仲舒提出了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韩非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外儒内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 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县高架桥一侧有这么几句宣传语“车让车,让出效益。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让出文明。人让人,让出和谐”。下列思想中体现不出“和谐”的因素是( )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天与人,不相胜
D .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体现的是和谐,A、B两项都是说爱人,体现人际关系和谐;C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D项是体现法治严刑峻法,无从体现和谐的因素,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所以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内容表明各个时期的儒家思想都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而不是要求百姓怎样,故CD两项不正确。故A项是正确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代理学·儒家主张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战国时期有学者主张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和改造,就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与这一观点相悖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庄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道家的庄子并没有主张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和改造,就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当然也就不主张后天的“教育的”作用了,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这一观点相“悖”或者相“对”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题中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正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