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1:31:04
1、选择题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说的是得到丘民的承认便可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的认可最多只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认可最多只能成为大夫,可见,其主要强调民贵君轻的观点,但孟子的这一主张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是为了神话皇权维护统治者权威的,所以两人都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的,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汉代思想大一统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特点: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新的儒学体系。具体表现: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排除B。“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因此选择D。A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的批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都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治国应该以民为本,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管子 明法解》说:“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
A.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
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有利稳定社会秩序
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正是“法”才导致了贫者不敢夺富者的财富,所以,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当然也就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而其他几个选项是无法体现出本题的主旨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中的“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B,墨子主张“兼爱非非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有利于君民的和谐,D商鞅主张国家要弱民,必然后激起人民和国家的矛盾,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