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6:07:56
1、选择题 天人感应学说强调“屈君而伸天”,其中,“天”是由儒者按儒家思想来解释的。这一思想的作用在于
A.使儒者取得了高于皇权的地位
B.使君主须尊“儒术”为正统
C.杜绝了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
D.使儒者丧失了学术独立性
2、选择题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的原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有
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②儒学本身的二重性结构
③孔子对自身学说的宣传 ④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3、综合题 (18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成果要靠文化和教育来传承,文化和教育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使得其教育对象大大扩大,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墨子和墨家私学曾经兴盛一时,其私学“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教育内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很多方面,而这些在孔子看来是“小人”要做的事,是从政君子不耻学习的内容。
——陈巧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讲学与墨子讲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上的主要不同。(6分)分析墨家私学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_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缪风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2)结合材料二所述两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所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8分)
4、综合题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4分)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2分)
(2)材料二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2分)
(3)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5、选择题 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
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