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6:05:15
1、选择题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只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不管是中国三大思想家还是西方启蒙思想家都批判君主专制,所以B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本题选B;C只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只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中西启蒙思想的对比。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二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
A.民贵君轻
B.人性本善说
C.养浩然之气
D.仁政学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他继承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故D为正确选项。“民贵君轻”为民本思想;“人性本善”为孟子对伦理观念的态度;“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是对道德规范的主张,故A、B、C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发展的层次、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一些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属于地主阶级(或封建士大夫)的进步思想;后者法国则提出了一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属于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因此①说法错误,排除后选B。
考点:中西方启蒙思想
点评:运用比较法对比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认识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即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基本原理。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 )
A.克己复礼
B.性本善思想
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根本,仁礼是一脉相承的,而这具有不可割裂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