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5:01:43
1、选择题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的“仁”含义是以“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的“仁政”的含义是统治者要爱惜民力,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所以不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仁政”在本质上都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答案就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学说主要讨论人与人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几位同学对穿衣的看法,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0; ( )
A.穿衣服应符合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B.穿衣要看你的身份地位
C.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D.按照上面的规定穿统一的制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两则名句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